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在落实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治学理念上保持定力,在推进“一基地两体系”建设上保持韧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以新的更大成绩迎接建校110周年。
一、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构建崇严尚实的新常态
1.始终把思想建党摆在首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发挥党委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党内生活、政治学习、党校培训和主题活动,采取专项培训、辅导报告、巡回宣讲和研讨交流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拧紧“总开关”。贯彻执行省委《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遵纪守法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2.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两个责任”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严肃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完善制度反腐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坚持正风肃纪,以整治“四风”为重点,巩固和拓展各专项整治成果。
3.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和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述职考评机制。推进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以服务师生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中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范发展党员程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依规处置不合格党员。
4.坚持从严从实管理干部。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整改落实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建立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机制,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进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定期分析研判干部队伍状况,进一步选优配强中层领导班子。
5.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6.召开第十次党的代表大会。回顾总结第9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科学谋划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办学治校
7.制定“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结合《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四川省教育系统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行动计划(2015-2020年)》,坚持改革发展于法有据原则,研究起草“十三五”发展规划。
8.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贯彻中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抓好教代会暨工会换届选举,召开第六届教职工暨第十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第13次学代会。
9.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增强《章程》的知晓度和执行力,增进理念认同和价值认同。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制度,依据法规和《章程》原则要求,适时修订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审计、资产、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健全内设机构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严格财务预算管理,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
10.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切实理顺学院、学科、专业和课程间的关系,调整资源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设置。完善一校三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4个学院平稳入驻成都校区,科学合理配置成都校区资源。坚持走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道路,以更大力度推进近年新组建学院建设。
11.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尊重师生的学术自由、研究自由和学习自由,解决师生的合法权益及诉求,保障师生在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健全师生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
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完善学科布局结构,实现二级学科全覆盖。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大人文社科类、理工类、艺术类学科建设力度。健全学科管理运行机制,把握国家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启动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做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年度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设置管理。
13.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化综合改革,科学配置资源,处理好规模和结构、需求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凝练培养方向,完善招生模式,加强招生宣传,拓展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以课程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完善分类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狠抓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督察。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建立“三助一辅”制度,提高创业就业质量。
14.着力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以教学质量推进计划为总揽,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分类培养为核心,以“三大计划”为支点,强化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力争更多项目入围省级以上质量工程。从2015年起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设立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严格教学督导,深化教改研究,加强教材编写,做好专业审核评估工作。坚持“生源是学校生命之源”的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用足用活政策,着力抓好年度招生工作。
15.积极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坚持需求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稳步发展网络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培训平台优势,密切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组成部门的联系,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16.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把握“留学四川”计划机遇,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力争招收更多留学生。完善外国专家项目评审制度,选聘优秀外国专家来校工作。做好公派出国留学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工作,支持教师出国(境)开展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做好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推进与国(境)外机构合作项目落实。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17.坚持协同创新。以协同理念推进机制改革,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以成果和贡献为依据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大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力度,建立协同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培育“川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扎实推进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各项建设,组建培育新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18.打造创新团队。发挥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的牵引作用,整合资源,加强引导,加快组建一批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团队,充分激发优秀拔尖人才的团队效应,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健全创新团队管理及运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19.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仪器设备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创建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加强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哲社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雅安现代畜禽创新示范园、温江惠和基地、都江堰灵岩山实习林场建设。
20.催生更多成果。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面向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积极组织重点重大项目,努力实现项目和经费稳步上行。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村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在生物育种、重大疫病防控、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加工与安全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力争标志性科研产出及获奖成果有新突破。大力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充分发挥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作用。
五、致力服务区域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
21.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巩固、提升和拓展校地校企合作,积极参与校企战略合作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合作与共建,搭建农业优势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多元化科研和产业示范基地,着力解决地方和企业的现实问题,主动服务师生创新创业和四川“三大发展战略”。
22.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着力创建叫得响、立得住、可推广的“雅安模式”。继续深化专家大院、农业园区、博士工作站、科技110等的联建共建,主动参与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计划行动,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支持地震灾区发展。召开社会服务工作会议。
23.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机制,突出抓好主导新品种(产品)、主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科研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加大成果转化在人才评价中的权重,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搭建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完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开展农业技术交易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六、以人才发展为引擎,增强师资队伍能力素质
24.健全集聚人才机制。加大政策和信息服务力度,依托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持续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力争更多人选入围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搭建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发展平台,凝聚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领域人才,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25.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原则,严格公开招聘和两级考核制度,持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完善晋升、流动、转岗和退出机制,真正做到用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制定和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加强职前职中能力素质培训。
26.强化绩效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绩效工资和奖励办法等制度的杠杆作用,完善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业绩贡献和岗位奉献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倡行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师风评价。
七、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提高科学发展保障水平
27.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按照“4.20”灾后重建规划,加快推进雅安校区培训楼和医院、成都校区重点学科楼、崇州基地综合楼建设,完成雅安校区受损建筑修复工程和其他维修改造任务。
28.继续建设基础设施。完成成都校区二期建设后续工作,保证新迁入学院正常教学科研条件。做好成都校区新征用地建设规划设计。推进都江堰校区室内运动馆、游泳池、教学实验楼等项目建设。加快崇州基地二期配套设施建设。在濆江农场与雅安市共建“雅安现代畜禽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29.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图书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建设成都校区、都江堰校区闭路电视系统,实现三校区资源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推进无线网络、大数据平台、移动学习平台、机考平台、多媒体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的建设,增强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坚持勤俭办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八、突出抓好民生问题,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30.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依法依规确保教职工正常福利待遇。推进雅安校区既有住房加装电梯工作和雅安校区、成都校区教职工公寓建设。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管理,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职工之家”建设,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定期开展教职工体检,扎实做好老龄工作。
31.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推进“四大建设”,抓好“三个百万工程”,发挥校友资源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32.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为抓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条件建设,培树先进典型,完善课程体系,建强指导队伍,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创新创业。密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志向,以“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
33.抓好奖助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奖助程序,规范奖助管理,实施“寒梅飘香工程”,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推进“阳光心理工程”,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34.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明确主体,细化责任,真正把措施落实到操作层面。加强师生员工法纪和安全宣传教育,着力抓好交通、消防、食品、饮用水等安全。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加强舆情研判和保密工作,扎实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特殊敏感期的维稳工作。